免费国产叼嘿秀视频,激情小说qvod,一区视频在线播放,日韩av影音先锋

分享到:
鏈接已復制
首頁> 中國人的故事>

喜馬拉雅紀行|一棵高原紅柳的“新生”

2023-11-16 09:14

來源:新華網(wǎng)

分享到:
鏈接已復制
字體:

喜馬拉雅紀行|一棵高原紅柳的“新生”-新華網(wǎng)

新華社拉薩11月15日電(記者陳尚才 曹檳 聶毅)作為“世界屋脊的屋脊”,西藏阿里地區(qū)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。這里土地貧瘠,大多是砂石地、鹽堿地和戈壁灘,很多植物難以生長。然而在獅泉河等河谷地帶,一棵棵紅柳樹卻迎著陽光傲然挺拔。

噶爾縣獅泉河鎮(zhèn)原本是一片紅柳灘,獅泉河水滋潤了兩岸叢生的野生紅柳群。紅柳又稱多枝檉柳,扎根極深極廣,據(jù)稱有“七耐”:耐嚴寒、耐高溫、耐干旱、耐鹽堿、耐瘠薄、耐風蝕、耐病蟲。這里冬季苦寒漫長,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,當?shù)厝罕娫欢瓤碂t柳取暖。  

唐勇(右)正在和同事檢查苗木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陳尚才 攝

1994年,當?shù)卣絾营{泉河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。飽受風沙侵擾之苦的干部群眾,走向荒原種紅柳治沙。

這一干就到了今天,近30年。

如今,成活率、保存率均超過80%的3萬多畝人工林、6000多畝人工草自西向東將獅泉河鎮(zhèn)密密圍住,像母親的擁抱一樣保護著這里的人們免受沙害。

重慶籍小伙唐勇于2002年來到獅泉河鎮(zhèn)做生意,他在這場治沙攻堅戰(zhàn)中嗅到了商機。“2010年,我找到農(nóng)業(yè)部門,提出想搞苗木種植實驗的想法,政府批了200平方米荒地給我。”回憶起當初的決定,唐勇雙眼泛著光。

鳥瞰苗木基地(無人機照片,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聶毅 攝

苗木基地從200平方米、50畝、300畝、600畝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的900畝,唐勇硬生生將自己從一個門外漢培養(yǎng)成了紅柳“土專家”,并成立了西藏阿里豐城園林綠化有限公司。

“流轉的900畝荒地,都進行了土地改良,也就是換土和追肥。”唐勇告訴記者,2022年賣出紅柳、班公柳、沙棘等苗木50萬株,實現(xiàn)營收500余萬元。“基地還聘請了12名本地群眾當管護員,每年育苗季還會招當?shù)嘏R時工近3000人次,發(fā)放工資200多萬元。”

從砍柳樹取暖到發(fā)展苗木產(chǎn)業(yè),一棵棵紅柳樹不僅美化了環(huán)境,也成為群眾增收的“致富樹”。

2017年,次仁桑卓和丈夫嘎瑪頓珠從日土縣東汝鄉(xiāng)阿汝村搬到噶爾縣的安居房。2020年,嘎瑪頓珠夫婦受聘成為西藏阿里豐城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的員工,次仁桑卓每年4月至10月在苗圃基地當雜工,每月工資6000元,嘎瑪頓珠當門衛(wèi),每月工資2500元。

次仁桑卓正在苗木基地勞作(11月10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曹檳 攝

“有了穩(wěn)定收入,我們給新家加蓋了玻璃暖房,還添置了一臺12萬的越野車。”次仁桑卓說。

如今,作為城市綠化、生態(tài)治理和增收致富的主要樹種之一,阿里干部群眾熟悉的紅柳又回來了。

記者在日土縣日土鎮(zhèn)熱角村苗圃基地看到,一棵棵班公柳高大挺拔,相互簇擁著的紅柳樹連成一片。“全村共建成4個苗圃基地,總面積達2500畝,2023年出售苗木實現(xiàn)營收307萬元,其中80%收入給191戶群眾分紅。相信三年的成材期到了以后,能給群眾創(chuàng)造更大收益。”日土鎮(zhèn)干部孟甜說。

看到苗木帶來的發(fā)展前景,近年來阿里地區(qū)各縣及部分鄉(xiāng)鎮(zhèn)大力發(fā)展苗木產(chǎn)業(yè),共建成苗圃基地128個,種植苗木2.29萬畝,苗木產(chǎn)量達218.9萬株。

“敬上一杯獅泉河的清泉水,再獻上一朵六月的紅柳花……”這首阿里群眾人人會唱的歌曲,正講述著紅柳樹與阿里人民難解的情緣。

【責任編輯:孫曉彤】
返回頂部